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地方法學會 》綜合報道
王輝忠要求把文章寫在浙江大地上

時間:2015-03-24   來源:會員部  責任編輯:att2014

?

  2015年3月19日,浙江省法學會召開六屆七次理事擴大會議,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王輝忠出席會議并講話。

  王輝忠強調,各級法學會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牢牢把握夏寶龍書記在省法學會調研提出的“三對關系”,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群眾,著力加強調研、提升能力、轉變作風,力求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一流的成果”續(xù)寫“春天的故事”,為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和推進“兩富”、“兩美”浙江建設作出新貢獻。

  王輝忠在講話中對浙江省各級法學會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提出三點希望,他指出:

  第一,要打開視角,拿出一批有說服力的理論成果

  法學是治國理政之學,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開展法學研究既要“立足法治研究法治”,密切關注法學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趨勢,積極開拓新的法學理論研究領域;又要“跳出法治審視法治”,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定捍衛(wèi)者。重點要圍繞4個命題,拿出一批有說服力的理論成果。一要深入研究“全面依法治國”這一大命題。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相輔相成,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zhàn)略目標提供基本動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撐。“四個全面”由時代命題倒逼而產生,也是引領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南針。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深入研究在“兩富”、“兩美”浙江建設的進程中,如何更好地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二要有力回應“黨大還是法大”這一偽命題。這是一個別有用心的政治陷阱。如果說黨比法大,那就是承認法治、依法治國都是虛假的,法就不存在了;如果說法比黨大,那就好像黨的領導又出了問題,難以實施了。“黨大還是法大”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從邏輯上講,黨的本質是政治組織,而法的本質是行為規(guī)則,兩者之間不能搞簡單的比較,根本就不存在誰比誰大的問題。境內外少數人之所以熱衷于炒作這個“偽命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故意把黨的領導與法治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達到搞亂人心、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對此,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拿起手中的“筆桿子”,把“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這個道理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三要系統思考“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這一難命題。司法體制改革是今年政法工作的“重頭戲”,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法治領域改革的“硬骨頭”,不少是涉及制約司法公正、影響司法能力的重大瓶頸問題,社會關注度高,涉及面廣,改革難度大,是對現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今年,我省將選擇部分市、縣(市、區(qū))先行試點。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圍繞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我省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經驗及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并及時向省委政法委和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四要及時跟進“基層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體’”這一新命題。2013年5月,我在桐鄉(xiāng)調研時出了這道題目。隨后,桐鄉(xiāng)市在高橋鎮(zhèn)試點,率先探索“三治融合”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高橋鎮(zhèn)推出了“百姓參政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這三個基層治理平臺,初步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高橋經驗”,被譽為“楓橋經驗升級版”。目前,這一模式已在嘉興全市推廣。法治、德治、自治有機統一于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具體實踐,既相輔相成,又相互依托。光靠“法治”不可能囊括盡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要堅持以法治為引領,把“三治”有機結合起來,既要靠德治,用道德力量進行感化和滋養(yǎng),做到橫向到邊;又要靠自治,把團體章程、行業(yè)規(guī)范、市民公約、村規(guī)民約、家規(guī)家訓等自治“規(guī)矩”立起來,做到縱向到底。這方面,希望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層,從法學理論的角度做好深度研究。

  第二,要緊貼中心,拿出一批更接地氣的研究成果

  今年,省委、省政府工作的主基調就是“六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以提高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創(chuàng)新驅動,堅定不移推進城鄉(xiāng)區(qū)域協同發(fā)展,堅定不移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加強民生保障。各級法學會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著眼“六個堅定不移”,找準法學研究、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的切入點、結合點,整合資源、發(fā)揮優(yōu)勢,“把文章寫在浙江大地上”,拿出更多“接地氣”的法學研究成果,進一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的精準性和實效性,當好黨委政府的“智囊團”和“思想庫”。發(fā)展方面,法學研究要聚焦“新常態(tài)”。最近,李強省長指出:“新常態(tài)下,速度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減有增’。”今年我省GDP增長目標為7.5%左右,但信息、環(huán)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撐浙江未來發(fā)展的七大產業(yè)的增長卻會在8%以上,有的甚至會在10%以上。這“一減一增”是對“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這一導向的具體化。一方面“速度下去”之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小企業(yè)勞資糾紛、債務糾紛以及“房鬧”問題會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質量上來”之后,電子商務、知識產權、P2P網貸平臺、互聯網支付等領域的新問題又會“冒”出來。有效防范和化解這些風險,需要強化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法律顧問、法治宣傳等保障,需要拿出切實管用的法學研究成果。改革方面,法學研究要聚焦“于法有據”。特別是隨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以及海上“一打三整治”等轉型升級組合拳不斷觸及“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到重大改革、重大決策實施于法有據。比如,農村確權賦權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以及今年準備全面推廣的“三位一體”合作經濟試點,涉及到許多法律問題,有的甚至涉及到憲法。再比如,海上“一打三整治”,去年是重點打擊“三無”漁船,今年要全面整治“船證不符”漁船、違禁違規(guī)漁具和海洋環(huán)境污染。與打擊“三無”漁船相比,“三整治”所涉及的情況更加復雜,需要分類處理、區(qū)別對待,這里面也有許多法律問題。各級法學會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繼續(xù)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換三名”、“一打三整治”等重點工作,作為法學研究的大平臺、試驗田、試金石和活教材,在火熱的實踐中不斷深化法治浙江建設。穩(wěn)定方面,法學研究要聚焦“雙網互動”。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個熱詞“互聯網+”。“互聯網+”行動計劃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同樣地,社會治理也站在了“互聯網+”的風口上。比如,互聯網+群體性事件就是“網上群體性事件”,互聯網+群團組織就是“網上群團工作”,互聯網+黨支部就是“黨員之家微信群”。同其他政法工作一樣,法學研究也要擴大網上網下、線上線下的有效覆蓋面,做到群眾在哪里、法學研究就關注到哪里、法律服務就跟進到哪里、法治宣傳就延伸到哪里。

  第三,要整體推進,拿出一批長效管用的制度成果

  法學會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學術團體。要著眼整體推進、聯動推進、務實推進,以建設“法學法律工作者之家”為總目標,以制度建設為總抓手,全面加強法學會系統的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法學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讓“會”的紐帶更加緊密起來,讓“家”的味道更加濃厚起來。要注重“長效”,健全各級法學會的會員服務機制、人才集聚機制、評價激勵機制、成果轉化機制、對外交流機制和常態(tài)化論壇機制。要注重“實效”,扎實推進市級法學會工作,切實加強各研究會、研究院、研究中心建設,強化法學研究的基層基礎,打造全省政法系統的“高端智庫”。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